你的位置 : 首页 > 校园文化 > 青年媒体 > 正文

《四川日报》6月26日:致青春与梦想 校园戏剧火到校外

发布时间:2016-04-28   浏览:

 

6月12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创排的校史剧《光华》上演,一群大学生主演在舞台上绽放了光芒与才华。

四川传媒学院的《丝路锦绣》、四川大学的《说客》,这些挥洒着青春激情的校园戏剧,主角也都是大学生。

当然,这样精彩的青春并不是少数人的狂欢,清华大学四川校友会与四川传媒学院联合打造的话剧《一代斯文》,自2014年5月第一次公演后,已在成都、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城市巡演了24场,下一步很有可能去台湾演出。

迈出校园大门、走向社会公众,和学生演员一道,校园戏剧正在走出象牙塔。

A 绽放青春,主演成风云人物

导演、编剧、演员……当大学生们找到自己的角色,燃烧的青春开始在舞台上热烈绽放,凝聚、传递着力量。

“长久以来,学校各方都希望有一部属于西财的校园剧,每年演出,尤其是演给刚入学的新生看,增强他们母校的认同感。”《光华》的编剧之一、西南财经大学团委指导老师罗迪谈到该剧的创作初衷时说。“校史剧太值得我们去写了。”另一位编剧,来自该校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梁平汉补充道:“以戏剧的形式再现西财九十年历史、诠释光华精神与西财精神的薪火相传,同时在舞台上呈现几代西财人胸怀祖国、坚忍不拔的品格——《光华》不仅是艺术创作,同时也是艺术教育,它对西财青年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戏剧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凭着一腔热情,两位老师历时一年写出剧本,并从学生艺术团、起点话剧团、校学生会等学生团体中抽调助力搭建主创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和演出,2015年6月3日,西南财经大学校庆90周年当天,《光华》与全校师生见面了。动人的演出,让主演们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演出结束时,有一个02级的师兄上台给我们留了名片,他说看了演出特别感动,也为自己是西财人而感到骄傲。”饰演男主角的潘历斯说,他在演出最后一幕时流下热泪:“我能感觉到这种力量,西财精神的力量、戏剧的力量。”

同样收获好评的还有四川大学的雷雨话剧社,“雷雨,一个有才华到让人自卑的组织。”看罢话剧《说客》,网友“爽朗的金角大王”如是说。

6月中旬,雷雨话剧社2011级毕业大戏《说客》,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和江安校区连演两场,即将毕业的于欣彤和胡璇艺分别担任男主角和导演。“《说客》是林兆华导演的历史剧,对我们来说比较新颖,这出戏思辨性较强,演员人数也很适合。”2014年,胡璇艺曾在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实习4个月,向工作室提出申请后顺利地获得了演出授权。

四川传媒学院的大型历史舞台剧《丝路锦绣》则期待着观众的反应。6月23日,《丝路锦绣》公演前一天,联排一直从清晨持续至深夜,小到香包挂在身体哪一侧,大到场景如何顺畅切换,演员们都不厌其烦地琢磨、练习。

4月创作剧本、5月着手准备、6月排练成型——要赶在学生们暑假前推出这部戏。《丝路锦绣》以唐“安史之乱”后的蜀地为背景,讲述了唐朝名相李德裕智斗奸邪、运筹帷幄开辟商路的故事,被列为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70多名演职人员,有来自各个专业的老师学生,其中以表演系为主。”导演王家元介绍,舞台剧十分锻炼演员的演技,而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很高。

B 业余到专业,请来《建国大业》造型师

为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校园戏剧的道具、服装、舞台布置,都逐渐向专业化靠近,有些还请来“外援”指导排练。

与专业院团相比,校园戏剧社排练需要付出更多,因为不论是台前幕后,演职人员大都不是专业的。

“《光华》讲述的是九十年波澜壮阔的校史,但作为一所财经大学,担任主力的起点话剧社社员未受过任何专业表演训练。”剧组主创人员说,为了顺利登台,从2013年创排开始,主创团队不得不将《光华》的部分内容改编成独幕剧《光华1925》、《光华1938》排练并公演。

2013年,《光华1938》首演。“那个时候,大家第一次做这样的大戏,为了控制支出,舞美道具全靠自己想办法”。当时参与该剧的学生导演王帅帅回忆,为节约演出成本,剧组不得不向学校绿化队寻求帮助,用两棵重达500斤的真铁树,搭了剧中所需的“光华铁树”一景。原校团委指导老师赵若希带领了10个男生,一步一步将铁树挪到舞台上。“完全凭着一股韧劲,就是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校史剧做出来。”

两年间,《光华1938》与《光华1925》多次上演,带动了西南财经大学全校的校史热、戏剧热。学校不仅为剧组提供了专项经费,还邀请到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专业老师来校指导,更邀请了省人艺的敖晓艺导演担任总导演。

有了支持,《光华》剧组不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舞台、灯光、道具、服装、化妆,一个专业剧组该有的我们都有了。”学生导演肖扬笑着告诉记者。

尽管是纯粹的学生话剧社,雷雨成员却始终坚持专业学习和训练。“我们会不定期进行发声和形体训练,还组织观剧会共同学习。”雷雨话剧社2013级社长刘静伊介绍,接下来,雷雨话剧社准备尝试“小剧场话剧”和“剧本朗读”。

《丝路锦绣》则从舞台、道具到演员服饰,都高度还原了唐朝的生活场景。“我们用大量时间对唐朝壁画和文献进行了考据,服饰、妆容、布景一丝不苟。”王家元介绍,剧中人物造型出自《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人物造型师黄桦之手,此外,剧中出现的古代宫廷乐舞和少数民族舞蹈,也专门请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专业老师指导。

演员的专业化蜕变则是由里而外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代斯文》男主角陈鑫鑫告诉记者,由于一年多来一直在排练、演出这部剧,剧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治学名言时常响在耳畔,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他几乎查阅了所有关于西南联大的资料。如今,陈鑫鑫也留校当了老师,梅贻琦的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似乎在剧里剧外都实现了自我与所饰演角色的融合。”

C 社会力量助推,甜品店也是合作对象

从经费支持到营销推广,社会力量开始成为校园戏剧走出象牙塔的背后推手之一。

作为西南财大原创的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光华》的目光不止局限在校园内。西南财经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王偞婷告诉记者,希望在未来的一天,《光华》能够走出校门,实现社会演出。从业余到专业,从少数到普及,《光华》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西南财经大学校园戏剧的发展。起点话剧团现任团长肖扬说:“我们要把《光华》一直演下去,从校内演到校外,这不仅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作为西南财大人的光荣与责任。”

6月10日,大型历史话剧《一代斯文》在乐山市大佛剧院上演,这部话剧再现了抗战时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带领西南联大披荆斩棘、艰难办学的历史故事,也再现了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等一批大师在连绵战火中捍卫教育的气节与壮举。“看完后很动容,尤其是台词很喜欢,比如‘教育就是要固本守节’,是对当今教育战线工作者的一种勉励,很有意义。”乐山市民刘军说。

《一代斯文》的60多名演员虽是四川传媒学院的学生,但其背后却有强大的社会力量做支撑。据编剧唐曼介绍,在《一代斯文》编排过程中,清华大学四川校友会不仅解决了资金和营销问题,还从剧本修改、排练、演出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后来《一代斯文》不仅作为开篇大戏参加了“2014中国梦,‘聚’成都——话剧进万家”,还在各个城市的商业巡演中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赞誉。

《丝路锦绣》计划这学期在本校公演8场,“根据演出情况做一些修正,希望接下来能走出校园让更多观众看到。”王家元告诉记者,一家文化传媒企业十分看好《丝路锦绣》,出资15万元支持服装、道具、布景等,这也让这部剧做得更精细,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常有,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学生凑钱来完成。

“我们认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与社会接轨。”王家元说,面向市场的演出能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观众的反馈和需求。其实之前四川传媒学院推出的《来自星星的我》、《女巫》、《在茫茫大海上》、《猫男狗女》等剧都曾在大麦网公开售票,一些地方免费提供演出场地,让校园戏剧有了对外展示的机会。

雷雨话剧社也同样获得了来自社会力量的支持。除了“毕业大戏”,雷雨话剧社每年还要进行好几次演出。“每次演出,加上宣传、场地、服装、道具等各种支出,花费通常在1000到3000元不等。”刘静伊说,新会员入社时缴纳的20元“会费”显然无法承担,因此川大周边的酒吧和甜品店,成为了雷雨话剧社长期合作的对象。

 

(文/蒋娇 严芳 张良娟 余如波)

下一条:我校学生用创意漫画解读依法治国的新闻被各大网络媒体刊登并转载

关闭